从“蛋篓文化”走向“合作文化”
园本教研是建立在每一所幼儿园自身实际基础上,以解决在教育教学的“真问题”为根本,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主体,并以此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影响园本教研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在诸多因素中,幼儿园长期形成的园本文化,却是影响最为深刻、隐蔽、持久的因素。
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A.Hargreaves)将教师文化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个人文化、派别文化、合作文化和硬造型合作文化。他认为在一般学校中个人文化和派别文化最为常见。由于这两者具有很强或较强的封闭性,教师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或正向的互动交流,往往严重阻碍教师的个体和整体发展。尤其是个人文化下的教师,往往将自己牢牢地束缚于所在的班级这一封闭的环境,就如同一个个放在蛋篓里的蛋一样,彼此不相往来,因此有人就将这种个人文化形象地比喻成“蛋篓文化”。硬造型合作文化,由于基于强制,以表面合作为特征,因此,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文化,也不是我们所倡导的教师文化。真正的合作文化是以教师间开放、信任且相互支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为理想的一种文化。
教师文化是园本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是园本文化的核心。反思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今我国幼儿园教师文化中,个人主义文化盛行,教师之间,甚至是本班教师之间,能够真正围绕班级、级部、幼儿园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度交流、有效碰撞、互助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又有多少?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不仅容易使教师陷入孤岛效应,缺失安全感、归属感、集体感和责任感,而且也容易使教师之间互不往来,缺乏精神沟通、专业切磋和彼此借鉴,从而严重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园本教研效果,就必须打破教师文化中狭隘封闭的、具有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蛋篓文化”,积极倡导并精心打造出动态开放的,富有积极意义的“合作文化”。在幼儿园园本教研合作文化打造中,我们可以尝试做好以下几点:
树立学习共同体理念。理想的园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不应该是教师孤立反思、独自寻求答案的过程,而应该是全体教师群体合作、共同探索、寻求有效途径和解决策略,并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成长的过程。因此,园本教研文化的构建首先应该通过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使全体参与教师树立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和意识。在此学习共同体特指幼儿园园长、教师为了达到园本教研目标,共同构成的教研和学习团体,在团体中,他们围绕共同的问题,彼此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共同体能使教师得到社会群体的支持,能帮助教师产生独处时不可能产生的想法和感受,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提供比单个教师的努力更为可靠、更为有效的基础。
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往往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人的灵魂和精神,培育人的意识和价值。伴随现代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强调知识的建构性、文化的依存性和多元主体的互动性。因此,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在园本教研活动中要尽力营造民主平等、对话交流、相互依存、相互信赖、互助共赢的文化氛围。要变革幼儿园教师知识共享规则,形成崇尚学术自由、尊重自主创造、勇于共同迎接挑战、乐于分享成功和分担失败的良好风气。
搭建适宜的合作平台。在园本教研文化建设中,要让教师认同自己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发展自己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能力,园领导就必须在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努力为园本教研搭建适宜的合作平台。为此,园领导要注意园本教研时教师研究小组成员在性别、年龄、教龄、专业背景、研究兴趣、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异质性,并注意合理搭配,以保障教研共同体和教师合作文化的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研究表明,变革园本教研形式是合作型教研团队构建的有效载体,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是合作型教研文化构建的现实途径。因此,园领导应带领教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或模式的合作型教研文化。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同伴互助式的小组教研、辨析式教研、案例式教研、问题引领式教研、录像回放式教研、主题沙龙式教研、家园合作式教研、工作学习化教研等方式,以促进合作型教研文化的生长。例如,在案例式教研中,有的幼儿园就采用了“案例呈现—小组讨论—全体讨论—总结评述”的教研流程;在问题引领式教研中,有的园则采取了“提出问题—集体研讨—提出对策—行为改进—验证反思”的教研流程。
构建合作型制度文化。合作型园本教研文化的构建一定离不开相关的园本制度建设保障。幼儿园应本着制度的构建应有利于园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前提,把合作型教研文化的制度建设作为园本教研文化构建的核心。在人员分工、教研小组的组成、团体研讨目标与内容、形式与方法、评价与反思、奖励与表彰等方面,园领导都应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制定出规范合理、切实有效的各项制度,以保证园本教研文化制度建设中的合作价值引领及其实现。
此外,合作型园本教研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持续坚持和递进发展的过程,其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个从不成型、不成熟到初步成型、初步成熟再到完全成型和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当然,所谓的完全成型和成熟其实也并非绝对的完美或完善,因为在从“蛋篓文化”走向“合作文化”的历程中,不仅饱含了永恒的坚守与艰辛,而且也充满了动态的开放与创造。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